我們一直在路上 ——報刊集團黨員干部抗疫工作側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報刊集團全體黨員干部聽從號召,紛紛主動向居住地社區(村)報到,下沉參與社區(村)疫情一線防控工作,在戰“疫”的戰場上,沖鋒在前,勇于擔當,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承諾,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領導班子率先垂范顯擔當
疫情面前,黨委書記、董事長肖昌斌親力親為、靠前指揮,統籌協調、同步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企業穩定發展。他心系抗疫戰場,主持召開防疫工作會議5次,親自書寫“致報刊集團全體員工及家屬的慰問信” “致奮戰在抗疫一線物業全體同仁的慰問信”,鼓勵全員抗疫決心;并在克服困難返回武漢、隔離14天后,第一時間于3月3日攜物資看望報刊集團物業管理部的一線值守人員,送去了黨委的關愛和慰問,極大鼓舞了一線人員的斗志。如今,他作為集團(股份)公司抗疫黨員突擊隊一員,沖鋒一線,每日在聯系社區“長征社區”做好門崗執勤、分配物資、電話排查等工作,踐行黨員使命。與此同時,他先后召開線上意見聽取會議2次,傳達部署上級黨委要求、督辦安排具體落實工作,特別是組織召開全體中層干部會議,逐一聽取45人談問題、提建議,根據疫情發展謀劃并制定企業發展預案,為具體工作解難題、指方向。


▲肖昌斌參加黨員突擊隊行動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黨委班子成員也紛紛投身社區工作貢獻力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發秋率先當起志愿者,在所有黨員響應號召下沉社區之前就早早開始在菱角湖小區門崗堅持值班,直至有人來換崗才開始輪休;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夏向東聯合同一小區的出版社其他領導及電臺負責同志一起組建“疫情戰役群”,不定期召開視頻電話會議,研究及解決疫情相關問題,及時安撫染疫同志及家屬,聯絡社區與網格員,解決小區內老同志的日常生活物資團購、配送及分發;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勤克服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困難,踴躍投身康橋小區消毒殺菌工作,并積極報名參加股份公司突擊隊;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黃燕協助所在村支部進行出入人員登記、防疫宣傳和發放防疫物資等。

▲ 周發秋在社區服務
黨務工作者示范引領擔使命
黨群工作部部長李姬,一回到家鄉就主動向所在村委會捐款捐物,入院陪護重癥住院父親半月,待父親出院后,她克服家庭困難,自2月14日便投身村里聯防聯控工作至今,每天工作都在8小時以上。不僅積極參加社區防疫工作,她也從未忘記自己作為媒體人的職責和擔當,當她得知澳門培正學校師生迫切想傳遞對武漢的愛與鼓舞時,她主動牽線搭橋,策劃了由培正學校《七子之歌》傳唱人龍紫嵐等小朋友為武漢醫護人員子女劉映池送生日祝福視頻的愛心互動活動,不僅架起了兩地小朋友心與心、愛與愛的橋梁,更鼓舞和安慰一線醫護人員父母之心,有力彰顯了媒體的社會擔當,活動被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十余家媒體報道。

▲ 李姬工作執勤中
黨務工作者陳龍,在愛人前往抗“疫”一線工作的情況下,一邊照顧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婆婆,盡力安撫家人情緒,做愛人的大后方,一邊又積極投身社區工作,與小區志愿者業主和物業工作人員聯合成立服務小組,為1000多戶鄰居采購平價生活物資和緊缺消毒防護物資,為小區“0新增”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哪怕口罩勒破了臉、手套把雙手捂得發白變腫,甚至因分發物資時受風導致頸椎病發作導致半夜呼吸不暢,她都從沒想過放棄。不僅如此,她還充分發揮媒體人的專業特長,每日維護6個大社群的平穩運轉,堅持網絡輿論導向引導、線上答疑、溝通社區等工作。街坊鄰居們紛紛感嘆,“咱們更像一家人了”。她在武漢堅守,同時也心系故鄉,因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她咬牙頂住自家的經濟壓力,早在1月30日就主動聯系老家租戶,用減免租金3000元和延遲交租等方式鼓勵年輕創業者“響應政府號召,不要著急復工,共渡難關”。

▲ 陳龍在寒風中堅持工作
普通黨員聽從召喚顯本色
第一黨支部書記胡秋娥,主動申請為確診病患家庭承擔購買生活物資等任務,她的志愿行動深深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物業和業委會的負責同志第一時間在小區業主群里寫了感謝信。第四黨支部黨員朱澤玲,已是三個女兒的媽媽,需要照料一家七口老老少少,但仍然義無反顧的投入志愿抗“疫”工作中。中共預備黨員易繼斌,聯合小區15名黨員組成“陽光黨員志愿者”微信群,為整個小區30余個居民樓1200余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 胡秋娥為困難群眾購買物資
▲ 朱澤玲堅持值守
▲ 易繼斌與陽光黨員志愿者在行動
截至目前,報刊集團共有46名黨員具備條件參與了社區具體工作,他們挺身而出、勇挑重擔、扎實工作、無私奉獻,猶如一面面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優秀品質,宛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匯成浩瀚大海,迸發出磅礴力量。
堅決阻擊疫情,他們在行動,他們在路上。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