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厚植科學沃土 放飛科學夢想”一一院士、科普作家走進武漢市8所大中小學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踐行國家文化強國與科技創新戰略部署,全力配合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飛科學夢想 —— 匯科聚智 共筑支點”為主題的2025年東湖論壇,推動科普閱讀深度融入校園、助力青少年科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10月14日—15日,由科普時報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主辦,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長江文藝出版社協辦的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湖北省武漢市8所大中小學開展。為各校學子帶來沉浸式科普課堂,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生根、向陽發芽 。
10月14日上午

“同學們都認識這幅畫上的科學家嗎?”“你知道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嗎?”“你們在做什么事的時候覺得自己閃閃發光呢?”……隨著一個個充滿趣味性的問題被拋出,孩子們掀起一陣又一陣的討論熱潮。科普作家李崢嶸走進大花嶺小學,給五年級的孩子們帶來題為“少年志 科學夢——中國科學家的成長啟迪”的科普講座。
曾具有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的李崢嶸,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充滿互動性的講課方式,引導大花嶺小學的孩子們從科學家故事中汲取知識、獲得智慧。
在武昌區未來實驗小學,科普作家郭耕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以“生態生命生活”為主題的生動科普分享。

▲ 郭耕現場“變身”熊貓
從現場演唱動物保護童謠,到播放最后一只白鱀豚“淇淇”的生前影像;從模仿大猩猩的生活行為,到現場“變身”熊貓……郭耕徹底將自己融入動物的世界,用音樂、影像、圖畫等多種形式,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場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視聽科普盛宴。
在動物保護領域的長期深耕,讓郭耕積累了大量豐富案例,這些引人入勝的真實故事讓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沉浸其中,并進一步收獲了動物保護的相關知識。
在洪山區書城路小學,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副研究員劉洋為孩子們帶來一場集知識科普、愛心捐贈于一體的科學盛宴。
劉洋帶領孩子們以耳熟能詳的童謠“一閃一閃亮晶晶”為切入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揭開“眼睛”這一“人體精密相機”的奧秘。通過3D動畫演示眼球的構造,將角膜比作“透明窗戶”、視網膜比作“成像屏幕”,把抽象的“光的折射”原理轉化為“放大鏡聚光”的生活場景,讓原本晦澀的生理知識變得直觀易懂,使大家在深刻體會到視力健康的重要性。

互動環節更是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蒙眼摸物”讓大家直觀感受“失去視覺”的不便,“近視模擬眼鏡”體驗則讓同學們親身領教“看物模糊”的困擾;劉洋老師還結合校園場景,手把手教大家掌握“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確坐姿,演示“20-20-20”護眼法則(每用眼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20秒),并細致講解眼保健操的正確穴位按壓方法,讓護眼知識真正融入日常學習生活。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手持捐贈報紙與科普讀物,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此次多方聯合的科普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實用的護眼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探索熱情。
10月14日下午
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走進華中師范大學,以“漫步時空隧道——精密大地測量與時空基準”為題,從大地測量的學科內涵、技術應用及其對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意義出發,為現場近300名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

什么是時間?什么是空間?你是否知道科學問題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宇宙?人類面臨的核心科學問題是什么……講座中,一個個引發思考的話題,讓學生們沉浸在探索科學奧秘的奇妙之旅中。
“人類生活在一個動態的地球上。在內外力作用下,地球呈現出十分復雜的運動狀態,各種地球物理場隨時隨地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其中包括地球的自轉變化、冰后回彈、海平面變化、地球表面變化、大氣驅動導致的洋流、滑坡、地震、火山爆發等等。”孫院士在講座中強調,時空測量技術是精準認識地球動態過程與質量遷移規律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孫院士還特別提到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特色與成就,指出其定位精度與國際系統相當,尤其在星間鏈路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講座還援引國外相關機構的報告,講述了中國在大地測量領域的快速進步,讓現場聽課的同學倍感自豪。
如何才能成長為一位測量學家?精密測量和時間如何作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將聽課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思考,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將講座的氛圍推向了高潮。整場講座融專業性與啟發性于一體,既深化了聽課師生對大地測量學的理解,也彰顯了科學精神在教育與創新中的重要價值。
10月15日上午
在江漢區黃陂路小學,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蘇青以“和科學家交朋友受益終身”為主題,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講座 。他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帶領同學們走進奇妙的科學世界,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蘇老師強調,科學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探索世界的精神。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舉手,向蘇青提出了許多充滿好奇與思考的問題。從“死海為什么能讓你浮起來”到“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如何寫好作文開頭 ”……同學們的提問熱情高漲,蘇老師解答風趣幽默,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化解復雜的科學問題,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科普熱潮繼續蔓延到武昌區柴林小學。同樣以圖書捐贈拉開序幕 —— 武昌新華書店與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科普時報社將涵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普讀物送到孩子們手中,讓“守護長江” 的理念從書籍開始傳遞。
當天的主講人徐棟是武漢市生態環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博士、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科普講師、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駐點研究工作辦公室主任,更是生態環境部 “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全國總決賽十強得主。他帶著“一滴水的奇妙之旅:講述長江大保護的故事”的主題,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拆解長江生態系統的奧秘:從長江里的珍稀魚類,到岸邊的植物群落,再到人類活動與長江保護的關系,每一個知識點都結合真實案例,讓孩子們知道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互動環節中,“長江里有多少種魚?”“我們能為長江做些什么小事?” 等問題充滿童真,徐棟一一解答,并自帶小禮品贈送給回答優秀的同學,同時還分享了自己參與長江生態保護的經歷,鼓勵孩子們 “做長江的小守護者”。
10月15日下午
科普時報社社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尹傳紅走進江夏區文化路中學,以“科學閱讀的人生啟迪”為主題,為師生帶來了一場充滿智慧與啟發的科普講座。本次活動延續了東湖論壇"厚植科普沃土,放飛科學夢想"的主題精神,通過科學閱讀的視角,探討思維拓展、夢想實現與人生選擇的重要意義。

尹傳紅以親切而生動的個人經歷開啟了主題分享。他回憶大學時期遇到挫折時,在書店與《人人都能成功》一書結緣。書中"拼地圖"的故事令人深思:三個孩子比賽拼撕碎的世界地圖,最快的孩子道出訣竅——"地圖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這個人的腦袋是什么樣的,那它背后的世界就是什么樣的。""這個故事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開啟了正向思維。"他還談到配文"人們生活中的陰翳,多半是由自身造成的"的插圖加深了自己對閱讀改變思維方式的理解。通過科學與人文的有機融合,尹社長向學生展示了科學閱讀的豐富內涵,說明真正的科學素養不僅包括專業知識,更需要廣闊的人文視野和正確的思維方法。
在關山中學舉辦的"從珍稀植物保護到科學精神的傳遞"的科普講座主講人是武漢大學植物標本館副館長杜巍,他不僅是植物學博士,也是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特聘自然導師,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及植物傳粉生態學研究,主編《湖北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圖譜》等圖書,是目前湖北省內植物物種圖片拍攝、收集、鑒定最多的植物專家之一。本次科普講座從雜交水稻背后的科學探索、珍稀植物演化的科學解讀、野外科考與植物保護實踐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讓同學們系統了解了珍稀植物保護的相關知識,深刻認識到科學精神在探索自然、服務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科普進校園活動中,科普時報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等單位還向各所學校贈送了報紙和圖書。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