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專訪長江社新書《懂方法父母成就孩子一生》作者孫云曉

應試教育是成長“殺手” 父愛缺失導致終身“缺鈣”
教育專家孫云曉呼吁 拯救男孩
“男孩危機日趨嚴重,正在使中國失去一代男人,最為可怕的是,人們很少意識到或根本不相信男孩危機的存在?!敝袊逃L云人物孫云曉在漢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大聲疾呼“拯救男孩”。男孩節節敗退,對女孩、對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而在拯救男孩的過程中,父親應承擔起教育男孩的獨特責任。
■應試教育成男孩成長“殺手”
孫云曉認為,與女孩相比,男孩學業危機更甚。從小學到大學,男孩學習成績及其他表現一直居弱勢。
孫云曉介紹,應試教育帶來巨大升學壓力,現代學生出現了新“四化”: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大學幼兒園化。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對于男孩成長是一個最為兇猛的“殺手”,加劇了學業、體質、心理和社會等四大危機對于男孩的傷害,原因就在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
孫云曉介紹,他們對全國10個省市3737名中小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表明:男孩更傾向于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女孩更傾向于文字及語言類的學習方式。男孩更喜歡用電腦這種學習方式,更喜歡“實驗”,而女孩更喜歡通過“讀課外書”、“聊天”來學習。同樣面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男孩的大腦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也更容易表現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為。
其次,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長需要。男孩體內的雄性激素使他們精力旺盛,也讓他們需要更多的運動。男孩愛冒險、愛挑戰、愛爭吵、愛跑動。當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被要求必須坐得端端正正,聽上幾個小時的課。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有些學校出于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奔跑,甚至拆掉單杠、雙杠等運動器械,春游、秋游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
第三,現行教育模式沒有注意到男孩發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實。研究證實,從胎兒起,男孩在生理和心理發育上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才能真正追趕上女孩。
每年8月我國就出現孕婦剖腹產高潮期,原因就是希望孩子能早出生早上學。還有父母通過“走關系”讓未滿規定學齡6周歲的孩子升入小學一年級。
對此,孫云曉提出強烈質疑,“讓男孩早上學可能是災難性的選擇,其結果常常會釀成摧殘男孩的悲劇。”他表示,男孩的發育遠遠遲于女孩,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水平僅僅相當于3歲半的女孩,讀寫能力也會遲1年到1年半左右,男孩的手指活動能力尚未發育成熟,晚入學一年是送給男孩的最好禮物,對男孩來說也許更有利。
孫云曉在調查中發現,小學里很多班級的最后幾名都是男孩。這些男孩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不滿6歲便上小學一年級。他們很難“坐得住,聽得懂”,調皮、搗蛋,喜歡揪女同學的辮子,給其他孩子身上畫烏龜。這些“厭學兒童”往往被老師、同學貼上“差生”的標簽。甚至有一個男孩對他沮喪地說:“我是落后生,我是笨蛋?!彼赋觯钌际恰霸┘馘e案”,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在讀寫能力甚至手指神經發育上比女孩晚許多,讓男孩握住鉛筆并寫出漂亮漢字更困難。這些發育上的差異往往使男孩被視作愚笨或遲鈍,這可能使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討厭學校。某個男孩實際上一點毛病也沒有,卻判定他有“病”,智力不正常,亂貼標簽,讓他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孫云曉建議,與其讓男孩過早入學而遭受失敗打擊,還不如晚一點入學,讓男孩準備得更充分一些,讓男孩支配精細動作的運動神經和認知技能有更充足的時間發育,人為縮小男孩和女孩的發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另外,要尊重和寬容男孩的“暫時落后”,男孩在某些方面的暫時落后是特點不是缺點,讓男孩產生成長的自信心。第三充分發揮男孩的優勢,在運動、實驗、操作、使用計算機等方面,可能比女孩優勢突出,讓他們有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
“我們社會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風格,如寬容大度的胸懷、堅強果斷的行事作風、對女性的尊重和體貼等,只有通過父親和兒子的積極關系才能得以傳承。兒子是在對父親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的模仿中逐漸長大成為男人的。”
孫云曉指出,父教缺失對男孩成長具有破壞性影響。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父愛缺失的孩子還會感到焦慮和孤獨,缺乏父愛的男孩會成長為危險男人;缺乏父教的孩子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尤其在男孩身上發生得更多?!皬谋举|上說,父親是幫助剪斷母親和孩子之間精神依賴臍帶的人。父教的重要使命就是讓孩子從對母親的依賴中分離獨立出來?!蹦泻⒂辛烁附谈衲凶訚h,女孩有了父教則更有自立精神。
■拯救男孩要因性施教
“因性施教應當與因材施教并列為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孫云曉指出,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因性施教。但如何因性施教?他開出藥方,所有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尊重性別差異,重視和發掘男孩興趣,男孩需要對抗、競爭和刺激,這些是他們興趣的表現形式。改革評價機制,發掘男孩的優點;改革教學方式,讓課程動起來;分性別教學……這些都值得一試。
孫云曉表示,應試教育的評價機制是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思考,重求同輕求異,重重復輕發現,重模仿輕創造,重收斂輕發散,重標準輕靈活。這種價值偏向過于偏重書本學習,忽視親身體驗和實踐,這事實上是否定了大多數男孩的學習方式,不利于男孩特長的發揮,因為他們比女孩更傾向于“體驗”式教育。例如男孩可通過數手指來學習數學,可在池塘邊用手用眼睛來學習生物。有時讓男孩理解某個東西很有困難,但如果讓他動手,他很快就能弄明白。學校應著力改變以往強調單純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增加青少年的社會實踐,讓男孩有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去了解真實的世界。
原載《武漢晚報》2011年3月11號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