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數智化時代,教育出版如何擁抱新技術——扎根教育體系 嫁接社會資源

新聞鏈接:https://epaper.chinaxwcb.com/app_epaper/2024-11/11/content_99850661.html

中南六省(區)教育出版展區的教育圖書吸引業內讀者駐足翻閱。湖北教育出版社 供圖
用新技術賦能教育出版,推動教育出版的數智化轉型,實現新時代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是教育出版人當前面臨的時代大考。由湖北教育出版社主辦的中南六省(區)教育出版社第三十屆工作會議近日在湖北武漢舉行,多家教育出版社負責人分享了教育出版在探索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實踐及經驗。
從內容提供者向知識服務商轉型
“教育出版要及時根據數字化、智能化環境下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新需要,開發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內容,推出內容優質、形式多樣、易于傳播的新形態教育服務產品。”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長方平認為,將先進科技運用到出版的生產實踐當中,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方平介紹說,近年來,鄂教社大力推進融合出版,先后搭建了基于中小學學科核心素養的K12學習服務平臺、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服務平臺,出版融合產品掛牌收入突破1000萬元;圍繞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植物,開發“植物中國”出版融合項目,打造元宇宙“中國植物館”,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今年,該社新出版了《荊楚文化史》《楚學文庫》等重點圖書,目前正在融合AIGC技術,量身打造精通荊楚文化的數字人,大力推動傳統出版向知識服務轉型。
教育科學出版社副社長張葉青認為,教育出版單位正從內容提供者向知識服務商轉型,“現在向服務對象銷售的產品,實質上已經是多形態的資源,不再局限于是出版物”。在她看來,教育服務的業務實質是把出版單位的品牌資質資源與更多的社會資源進行融合和嫁接;教育出版融合創新實質上是要深入到教育體系中去,努力匹配更多的應用場景,爭取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對于教育出版社來說,就是要深深地扎根到教育教研教學中去,既是出版機構,也是教育機構;既做教材出版,也要拓展教育服務。”張葉青舉例說,教育科學出版社延伸出版優勢,轉化為專業閱讀服務,提供線上線下多形式的閱讀服務。線下組織參與式讀書會,在沉浸式的合作學習中開展有組織的閱讀;線上組織教師讀書社群,以大咖領讀引入專業視角解析內容、每周設置驅動性問題引發思考等,提供專業的閱讀支持,指導陪伴教師讀書,并促進實踐的轉化。該社還開發數字平臺、數字資源,建設了科學智慧教學平臺和精品的可視化資源,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美育化的高質量科學課堂。
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作用日益凸顯。大象出版社社長汪林中提出,要對教育出版單位的經營數據、內容數據、用戶數據等進行收集、標引、分類、加工,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例如,可以通過新媒體粉絲數據了解全國市場的需求,有利于選題策劃;可以通過入校服務數據,制定學情、教情和考情的反饋及產品評價標準,有利于產品優化;可以通過傳統教育數據,為個性化知識服務運營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撐。
近年來,大象出版社建立起大象數據·教育數據庫和大象數據·文獻數據庫,不僅為出版社的版權運營打開新空間,也形成了出版融合發展新突破。汪林中說,立足大象專業學術出版,大象數據·文獻數據庫以《詩經》專題資源庫建設,形成“文獻中國”學術史料數字資源聚集與管理平臺。以“文獻中國”海量史料文獻專題化聚集、平臺化呈現、多形態活化為藍本,中原出版傳媒集團與河南省委宣傳部又推動實施了中原文化資源庫項目。“大象數字圖書版本館、專題資源庫、多模態專題語料庫等大象數字資產,以專題化聚集資源、多樣化融合數據,又進一步推動了史料文獻出版、紙數電多形態出版,驅動出版內容更新與再版。”汪林中表示。
廣西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陸思成介紹,該社注重學情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通過在教輔圖書布上鋪設點陣碼,使教輔圖書成為數據入口,再利用智能點陣筆實現學情數據無感采集。此后,借助數字光學點陣技術對碼點進行解碼,以此精準計算“學生畫像”,匹配學習資源。“以學情數據為中心,我們利用智慧教輔平臺實現了環環相扣、形成閉環的精準教學。”陸思成說,這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紙質教輔服務教學的能力,也推進了教育數字化,更好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融合創新提升教育服務效能
“一個出版社要想成為真正的強社大社,必須有品牌集群的支撐,才能形成市場核心競爭力。”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長劉新民說,近年來,湘教社圍繞核心產品,在“科技+出版”的領域不斷探索,深挖市場需求,打造品牌板塊,力爭形成規模經濟效益。該社聚焦心理健康、體育健康、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網“四位一體”,打造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版板塊。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攜手,共同致力于預防與解決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課程、問診、培訓及出版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根據新媒體渠道的需求定制開發,打造“科學偵探王”書系,其首作《化學偵探王》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銷量已超70萬冊。
湘教社還對旗下的貝殼網進行改革,明確定位為以“一書一網”的方式,精準賦能主流教材教輔。近兩年來,重點教輔經過數字化賦能后,發行碼洋增長近2個億。與此同時,穩健開拓C端市場,推出“智能伴學VIP”;精準服務教材,推出“湘教地理云”,不斷提升教育服務效能。
廣東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夏豐認為,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協同編輯,提高出版效率和質量;同時新技術的運用,也有助于重塑生產運營流程,提升員工信息素養。該社積極擁抱新技術,開展了多項有益探索。其中,上線的云書刊制作云平臺,是集編、排、印為一體的數字化生產管理云平臺,有效提升了出版生產管理水平。推出的“書香二維碼”大數據平臺,其特點是鏈接內容是動態的,給圖書加上了可管、可控的“網絡安全鎖”,目前掃碼用戶量達1300多萬次。粵教社還將數智人技術,應用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微課和產品發布等場景;運用文生圖技術,制作“粵小可”教育類IP以及圖書封面等;應用大語言模型,將《西游記》試點改編成適合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的版本,并使用AI生成音頻。談及數智化時代教育出版的發展,夏豐談道,要“扎根教育,保持專業,開放合作,小步快跑,共創教育出版美好未來”。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