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 | 千年家書“活”起來!湖北簡牘展區上演跨時空對話
新聞鏈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55195?docid=12555195&newstype=1001&d=134ff9b&channel=weixin
5月22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湖北館“簡牘展區”作為“英雄湖北·家國同構”主題的核心內容,以云夢睡虎地秦簡為敘事主線,巧妙融合“家國情懷”的雙重維度,通過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湖北館“簡牘展區” 王明瑞攝
千年文脈:簡牘里的家國敘事
湖北館簡牘展區以“簡牘篆·元碼鳴”為主題,精心呈現了云夢睡虎地秦簡、荊門郭店楚簡、荊州張家山漢簡等珍貴文物的復刻品。
展區內,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閱讀到云夢秦法律簡復刻品,了解這一部法律文獻中古人對法治的深刻理解;而“木牘家信”其質樸的文字中飽含對家庭的牽掛和溫情。
“一枚小小的竹簡,從選材到成品,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湖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黃有志現場為觀眾講解簡牘制作技藝,觀眾體驗簡牘制作的復雜流程后,無不為這項傳承千年的技藝所折服。
在設計理念上,展區融入了“家與國”的敘事邏輯,將簡牘文化置于“家國同構”的歷史語境中,喚起觀眾對千年荊楚文化的深刻共鳴。湖北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展品,讓大家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的深厚家國情懷”。

湖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黃有志講解簡牘制作技藝 王明瑞攝
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簡牘展區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賦予古老文物新的生命力,左側的弧形LED大屏打造出“楚文化元宇宙”的沉浸式體驗空間:秦簡文字如星辰般流轉,屈原的楚辭與編鐘樂舞交相輝映,絲織刺繡與木竹漆器在虛實變幻中煥發光彩,為觀眾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通過數字技術“復活”的虛擬人物“喜”——云夢睡虎地竹簡的主人,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秦簡背后的故事。“通過這種鮮活的方式,我覺得秦簡上的文字變得通俗易懂,跨越時空的對話,仿佛讓歷史照進了現實。”來自廣州的歷史愛好者魏先生感嘆道。

張家山二十七號漢墓竹簡《算數書》 王明瑞攝
文化自信:荊楚大地的時代答卷
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湖北擁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此次展覽通過簡牘這一文化符號,生動展現了荊楚文化的深厚積淀與當代價值。
據了解,湖北已完成全國80%的出土飽水簡牘保護工作,并通過情景劇《一封家書》等創新形式推動簡牘文化走進校園、景區。湖北館負責人表示:“簡牘是一種連接歷史與現代的文化符號,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認識湖北、了解荊楚文化,并為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注入強勁動力。”
本屆文博會將持續至5月26日,誠邀各界觀眾蒞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1號館11B07湖北展位,共同感受簡牘里綿延千年的文化脈動。(王明瑞 凌蓉 胡小英)
編輯:馬駿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