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長江傳媒10年如何架設出中非出版交流“彩虹橋”
近日,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舉辦多場文化活動: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舉辦長江傳媒“走進非洲”10周年出版成果展,現場發布《東非實用中文課本(初級)》《漢語發現系列繪本》等多種非洲本土化教材和讀物;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舉辦《中國概覽》新書發布會,并為中非共建的“長江書架”揭牌,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是長江傳媒‘走進非洲’10周年。10年來,我們依托長江傳媒非洲出版中心,從產品制作、生產推廣,到文化交流合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不斷拓展中非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了中非民心相通。”日前,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國斌表示。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植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2015年以來,長江傳媒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將非洲作為海外文化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點方向,既與包括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內羅畢大學等在內的多家機構深入合作,又出版了《肯尼亞植物志》等一系列圖書,涵蓋文化、科普、語言教育等多個領域,為中非文化交流架起“彩虹橋”。
6月27日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舉辦的長江傳媒“走進非洲”10周年出版成果展上,展出了《肯尼亞植物志》《我的鐵路我的夢》《荊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粹》《崇文國學普及文庫》等近百種長江傳媒出版的精品圖書。
這也是2025年“中國-肯尼亞文化和旅游季”系列活動之一。由長江傳媒旗下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東非實用中文課本(初級)》《漢語發現系列繪本》《穿越肯尼亞》等圖書同步首發。內羅畢大學代理副校長約翰·曼德說,2023年以來,長江傳媒與內羅畢大學開啟出版文化合作,《東非實用中文課本(初級)》就是雙方合作的首個重要成果。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社長楊瑰玉表示,之所以出版本土化教材和讀物,是因為目前全球通用的漢語教材較難滿足非洲國家漢語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我們注重從肯尼亞人的角度切入,可以更好地幫助到本土的漢語學習者”。
7月3日,長江傳媒攜新書《中國概覽》走進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概覽》以中文和斯瓦希里語雙語的形式,系統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民俗飲食、建筑園林等歷史文化與發展成就,結合精美圖片和趣味性練習,幫助坦桑尼亞學習者深入了解中國。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副校長博內文圖爾·魯廷瓦表示,將中國著作翻譯成斯瓦希里語對促進中坦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義,期待未來出版更多斯瓦希里語版的中國圖書。
長江傳媒代表團還積極促進中肯出版產業合作進入制度化、平臺化、本地化的發展新階段。例如,長江傳媒與內羅畢大學共同成立了中肯出版文化中心,在肯尼亞華韻學堂、內羅畢大學,以及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推動共建了三處“長江書架”。
早在2015年,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就依托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并聯合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內羅畢大學等眾多當地科教機構,以及新華社非洲總分社等駐非單位,共同建設了非洲出版中心。
“作為中國出版企業在非洲的首個落地項目,非洲出版中心以中華文化傳播為主要目標,深耕非洲主題出版、中非版權貿易等領域,不斷推廣中非合作成果。”楊瑰玉告訴記者。
近年來,非洲出版中心主要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出版走出去產品制作、生產及推廣,用當地語言出版面向非洲的科研成果,開發相關數據庫、電子書等數字出版產品;利用每年一度的內羅畢國際書展等,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聯合當地孔子學院等機構,開拓中文教育市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更多業務骨干到非洲工作,提升人才隊伍的國際視野。
楊瑰玉介紹,非洲出版中心立足出版主業,一方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非洲總站、新華社非洲總分社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另一方面聯合非洲的教育、科技、旅游等機構,創新出版合作方式,建設中非共享文化平臺,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非洲出版中心推出的《我從非洲來》獲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同舟共濟一甲子:中非建交60周年人物錄》入選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肯尼亞國家地理遙感圖集》《斯里蘭卡國家地理遙感分析》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2023年,與東非自然歷史學會聯合出版的《肯尼亞植物志》,填補了肯尼亞在植物資源研究領域的空白。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館長瑪麗·吉昆古說:“這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整個項目將推動肯尼亞乃至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科學研究,是肯尼亞的巨大財富。”
李植表示,未來長江傳媒將繼續加強對非文化交流的品牌建設,廣泛聚集中非兩地的優秀出版資源,通過版權輸出和合作出版等方式,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出版產品和服務,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文化走出去交出獨具特色的湖北答卷。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