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厚植高校沃土 鑄就倍閱品牌——湖北新華高校校園書店服務高校文化創新

新聞鏈接:https://epaper.chinaxwcb.com/epaper/2025-09/15/node_10.html
自2018年9月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在華中師范大學打造首家高校校園“倍閱”書店以來,經過7年的不輟耕耘,“倍閱”書店結出累累碩果:“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被中宣部評為“2023—2024年度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倍閱·中南大店獲評全國“年度最美書店”,湖北新華高校校園書店的創新實踐及探索案例被評為全國首屆新華書店品牌“創新經營案例”,“倍閱”高校校園書店榮獲“最 in校園店”“百家閱讀推廣單位”“最受市民喜愛的閱讀空間”等省部級以上獎項40多個。

2024年湖北省“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現場。
突出時代要求落腳點 強化校企共生共榮一體發展
新華書店肩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傳播先進思想、為人民提供優秀精神食糧、啟迪民智的光榮使命,要義不容辭地強化責任擔當,發揮載體和價值作用。
一是順應政策要求,強化發展擔當。2016年,中央宣傳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引導和推動高校加強校園書店建設,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達到一定建設標準的校園書店。2019年后,教育部辦公廳、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教育廳等相繼出臺指導和實施意見,為湖北省高校實體書店建設奠定了政策基礎。湖北新華主動響應政策號召,緊緊圍繞高校師生教育教學需求、全民閱讀服務和意識形態建設,打造湖北新華書店子品牌——“倍閱”(即best reading space,取意美好的閱讀場所),也將其作為湖北新華轉型發展的創新探索。
二是明晰項目定位,突出精準謀劃。厚植于書香荊楚、文化湖北的土壤,聚焦湖北省130多所高校的超過200萬在校大學生,區別于傳統的校園圖書館等“安靜式”閱讀、“流動式”閱讀,定位于多種服務功能與服務業態的校園書店,構建立體化文化服務平臺,打造書香校園“樣板工程”;構建主流化教育資源體系,打造店校共享“思政課堂”;構建多元化學習環境,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文化客廳”;構建產業化創新創業模式,打造高校實習實訓“示范基地”,積極在推動高校大學生閱讀服務和思政教育創新上探索、實踐、深耕,著力解決高校書店整體覆蓋率不高、傳統模式空間擁擠和服務模式單一、傳統思政教育活動單調、平臺和陣地缺乏等瓶頸制約。
三是強化星羅棋布,全力推進建設。自2018年2月起,湖北新華主動適應新時代文化消費新趨勢和高校師生多元化、個性化閱讀和文化品牌消費需求,遵循“共享、共生、共榮”的理念,聚焦高校文化主陣地和主導力建設,全面推進高校書店建設。精細制定《高校校園書店建設方案》,邀請專業品牌策劃公司歷時近半年時間調研論證,定制了“倍閱”校園書店子品牌,明確了高校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定位。突出校企攜手,注重“文化引流、服務變現”模式,與本校特點、校園文化、師生群體需求等緊密結合,采取項目合作制等模式“一校一策”推進建設。自2018年2月起,以武漢重點高校為突破點,以市州頭部院校為支撐點,系統性建設覆蓋部屬、省屬、市屬、民辦院校的模塊化網絡及貫通研究型、教學型、技能型院校的類型化格局。近8年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高效建成29家標桿校園書店,成功構筑高校市場先發優勢與發展縱深。

倍閱·中南大店—倍閱音樂會。
突出倍閱品牌價值點 強化思政建設、文化建設一體促進
湖北新華積極探索將“倍閱”書店建設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實踐標桿,成為高校文化建設服務樣板。
一是構建主流化教育資源體系,打造店校共享“思政課堂”。
強化啟智潤心。聯合湖北省大學生全民閱讀示范基地,匯集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多學科、多專業、多領域知名學者和業界專家,推動典型書目、應知應會與形態設計、文化注入、載體形式緊密融合。堅持“以書為媒、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實施“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創新建立“紅色閱讀+”模式,特邀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等全國知名黨史專家、作家開展講座;為全省高校配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重點政治讀物近1500萬冊、發行紅色系列讀物120余萬冊;各高校開展“大手拉小手,領讀紅色經典”“大手拉小手,相約鄉讀”“紅色經典微課堂”等特色實踐,累計策劃了7560余場品牌文化活動,形成了“一校一策一實踐”的品牌效應。

作家馬伯庸走進華中師范大學。湖北新華 供圖
堅持線上線下。依托“倍閱”實體門店,建設湖北高校“學習強國”學習驛站,同步構建了由“倍閱書店”公眾號及學習強國“倍閱讀”線上專欄、“大學生樂讀”公眾號、“樂讀小紅”視頻號、“走讀紅色經典”抖音號等組成的新媒體矩陣,形成了“一云一網一平臺”服務場景。
打造行走課堂。舉辦“二十大代表面對面”巡回宣講、“湘鄂贛三省大學生紅色書籍閱讀”、“鄂豫皖晉四省大學生紅色講座”、“湖北省大學生紅色書籍講座”等活動,開設《紅色經典閱讀與傳播》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成立“大學生紅心宣講團”,走進全國38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53所中小學開展“領讀紅色經典”“相約鄉讀”“紅色經典微課堂”等系列社會實踐,被中央電視臺報道、點贊,用“請進來,走出去”結合的方式打造紅色閱讀品牌。
二是構建多元化學習環境,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文化客廳”。
注入管理要素。湖北新華以策劃規劃、文化服務、資源營銷、運營管理、線上線下“五個一體化”,統一規范了書店品牌等標準化、模塊化應用,打造了“圖書+咖啡+文創+活動”核心業態。
豐富精神內核。通過“文化+”模式,整合所在高校優質的平臺資源和湖北新華龐大的行業資源定制書店業態布局,打通了學科之間、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地域之間的壁壘,更好地服務高校全民閱讀、思政教育和通識教育體系建設。
突出融合體驗。通過門店“學習強國”線下體驗中心和“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等線上線下品牌讀書活動,提升學生沉浸式、場景式體驗;通過與高校共建教材發行渠道和館店共享平臺,探索打造“倍閱”“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積極承接各類校園活動,讓師生把課堂搬到書店。通過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送貨服務,開展“網訂店送”“網訂店取”等配送業務,讓師生足不出校就可以體驗到“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文化服務。
三是構建產業化創新創業模式,打造高校實習實訓“示范基地”。
堅持“書店是學生的書店,學生是書店的主人”理念,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書店運營管理,使其才華在書店中施展的同時,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運營模式上突出學生主力,書店實行店長負責制,采取湖北新華派駐店長+學生團隊運營模式,主動與所在高校學工處對接,在每家“倍閱”書店為優秀在校貧困生設置3—5個勤工助學崗位,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幫助困難學生,又帶動學生參與校園書店活動組織和運營管理,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在多元產品上突出學生主宰,攜手校方打造創業實踐平臺,打造了“倍小閱”線上商城,通過線上線下舉辦“倍小閱探校”“倍閱名師薦書”等系列活動,展銷深受高校師生喜愛的高校定制文創產品5000余種。書店將師生優秀創意作品進行產業化運營,通過湖北新華全省440余家門店展示推廣,并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有效助力校園文創產品走出去。如倍閱·華中師范大學店的校園文創整體銷售中,學生創業公司設計研發的文創產品占比70%。
突出經營發展增長點 強化總量質量、效率效益一體提升
湖北新華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緊緊圍繞“支點”建設和“做大做強創品牌”要求,通過創新經營模式、重構業務體系、革新考核辦法、優化工作方式,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市場化業務、運營與考核管理機制。

華中農業大學倍閱·獅子山店。
一是聚焦戰略方向,堅定不移推進“三個轉型”。
加速從傳統產品銷售向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轉型,重塑文化教育服務生態、打通線上線下消費空間壁壘、布局全域流量聚合新陣地。引入品牌業態,打造了多所高校“倍閱”“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充分滿足了學生思政、閱讀、研討、咨詢、展示等多種需求,“文化+”綜合體經營模式逐步打開。
加速從單一出版物銷售商向以文化教育為核心的產品集成商、平臺服務商和產業發展商轉型,以“大文化”“大教育”產業鏈拓展重構教育服務新場景,深度融入高校文化生態,著力構建集閱讀、交流、體驗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通過高效協同信息流、物流與服務流,構建業務間相互引流、彼此賦能的生態閉環,顯著提升“倍閱”在高校市場性業務領域的綜合競爭力與規模效益。
加速從“渠道商”向“文化+”“教育+”綜合服務商轉型,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尋求與部屬、省屬重點高校的合作共建機會,立足高校市場,把握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把握高校消費市場藍海,成功構筑高校市場先發優勢與戰略縱深。圍繞需求鏈構建服務鏈、拓展價值鏈,精準對標高校師生多元化、個性化文化需求,涵蓋閱讀學習、文化體驗、創意消費、社交空間等多個維度的服務平臺,實質性地探索從“圖書經銷商”向“文化教育服務商”躍遷的轉型之路。
二是聚焦服務創新,堅定不移實施“三個重構”。
重構新需求。精準錨定大學生核心需求,聯合京東物流推出“畢業寄”服務、攜手湖北文旅發放景區暢游權益、聯動犟人音樂打造“大學生音樂節”、協同甘露山開展滑雪體驗營等特色活動與專屬業務。以“文化市集”為引擎,精選好書好物及互動體驗吸引市民,共創收近百萬元。積極探索將服務能力延伸至內容供給側,為出版社及知名作者提供高附加值收費服務項目,包括重點新書主題展陳策劃、高校講座及精準營銷等,將店內開展的精品咖啡制作、非遺手工傳承等高價值培訓課程,深度融入高校教育體系,成功納入高校選修課學分認證,“倍閱”書店跨界融合實現了商業收益與社會效益的協同釋放,有力驅動品牌“破圈”發展。
重構新平臺。構建“書店+微店”“線下+線上”“店內+店外”雙線體系,秉持“千店千面”的創新理念,活力“倍閱橙”與各高校文化基因、歷史底蘊深度融合,構建閱讀區、展演區、文創區、思政區、咖啡區等“多功能合一”的平臺,驅動文創銷售、活動策劃服務、咖啡輕食等多元業務爆發式增長,2024年多元產品營收突破1500萬元,形成“空間即產品、場景即流量”的正向循環。同時拓展大中專教材、重點圖書讀物、文化教育裝備及高校館配業務,實現陣地影響力向高校業務市場的價值溢出。
重構新模式。舉辦“倍閱杯”校園文創設計大賽,開發、銷售各類文創產品2000余種,推動學生文創作品走向市場,借力新華微店、云店、抖音等平臺重構消費鏈路,單次活動創收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深化模式拓展,服務湖北省教育廳職工書屋、湖北省商務廳黨建學習空間、湖北廣電傳媒集團主題閱覽室、武漢市紀委“廉政書屋”文化工程和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文化驛站等項目,拓展增長極。
三是聚焦雙效統一,堅定不移實施“三個提升”。
提升運營水平。“倍閱”書店與高校共建“輕資產”模式,期間建設的“倍閱”書店絕大部分采取校方提供場地或減免租金,采用利潤比例分成的模式實現聯合共營。湖北新華打造了以“湖北新華教育服務平臺+倍閱學習中心”為核心的線上平臺矩陣,融合線上線下服務轉型C端線上發行模式,通過省、市、縣三級門店和“兩員”運營團隊組成雙線融合營銷服務網格,形成“產品+服務+活動”運營架構,從主流需求到市場細分,打通高校一站式營銷鏈路。同時,“倍閱一站式學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倍閱愛學習學習強國學習驛站運維項目”“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等多個項目獲國家級、省級專項扶持資金。
提升服務能力。湖北新華將“倍閱”書店深度融入高校文化生態,在鞏固主業優勢的同時,著力構建集閱讀、交流、體驗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積極拓展多元文創、咖啡烘焙、教育研學等新興業務領域,并堅定不移推動傳統業務向互聯網化的深度轉型,建設覆蓋“三網”及新媒體的強大渠道網絡,推行“實體書店+微店(云店)”“本地直播+新媒體運營”的一體化營銷服務模式。同時,通過精細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升物流智能化作業效能,帶動了高校大中專教材、重點圖書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
提升品牌影響力。湖北新華致力于將“倍閱”打造為傳遞主流價值、凝聚校園共識、兼具青春活力與學術深度的精神標識,持續輸出“書香長江閱讀周”“荊楚閱讀季”“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等高品質品牌文化活動,全面提升了“倍閱”品牌在高校群體中的影響力、感召力與歸屬感。2025年,湖北新華組織開展“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燃吧,青年!”大學生讀書月和“閱見荊楚行”“紅色經典伴讀計劃”“專家系列講座”“青春讀書會”系列活動,通過故事化詮釋、人格化承載、常態化閱讀等方式,把“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進一步打造成為高校的紅色文化名片、行走的宣傳陣地、交流的廣闊平臺。
“倍閱”品牌建設取得的成績,依靠于把脈時代、把準方向、把牢關鍵、把好需求。未來,湖北新華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扛起攻堅之責,弘揚實干之風,筑牢發展之基,持續深耕“倍閱”品牌價值,努力為湖北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作出自身更大貢獻。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