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全民閱讀與長江文化的時代對話

新聞鏈接:http://dzzy.cbbr.com.cn/html/2025-09/26/content_55899_18925024.htm
“江流萬里,文脈千年。”2025年9月19日,閱見長江·讀書沙龍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東湖廳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出版傳媒界的領軍人物、文化學者齊聚江城武漢,以書為媒、以江為韻,共同探討“弘揚長江文化”與“深化全民閱讀”兩大時代命題。活動現場名家會聚,思想交鋒精彩紛呈,為長江經濟帶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精神動力。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從國家文化戰略高度,剖析了全民閱讀的時代價值,點明了數字技術為閱讀賦能的創新路徑。他指出,全民閱讀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更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堅定了出版界以出版之力、閱讀之效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的信心。他表示,當前我們正處在數字化傳播的時代浪潮中,出版行業應當主動擁抱變革,運用新技術、新平臺、新業態,讓長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出版行業還應加強內容創新,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推出更多富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市場活力的精品力作。

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蔡靜峰在致辭中從荊楚大地的閱讀品牌打造談到長江文化與閱讀推廣的深度融合,既展現了湖北全民閱讀的扎實成果,更勾勒出“書香湖北”建設的清晰路徑,讓與會者看到地方力量在文化傳承中的擔當與作為,為本次沙龍錨定了實踐方向。他說,近年來湖北持續推動“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建設,連續14年開展省委書記薦書活動,面向全省城鄉舉辦“4·23”全民讀書月、“9·28”全民閱讀周等活動,“長江讀書節”“‘倍閱’大學生紅色共讀活動”等先后入選全國全民閱讀優秀項目,“書香湖北”建設取得顯著成果。面向新征程,蔡靜峰表示,湖北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出版發行業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大力實施閱讀“供給提質、設施升級、推廣拓展、品牌打造、數智賦能、保障強基”六大行動,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弘揚長江文化,賡續千年文脈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陳晉、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聶震寧和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莫礪鋒、長江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玉堂四位專家學者圍繞“長江文化與時代精神”展開深入探討,他們從文獻典籍中的長江記憶談到創新傳播中的文化活化,從歷史底蘊的發掘到當代價值的轉化,全面展現了長江文化如江水般綿長深厚的生命力。
陳晉:重視長江文化,本質上是為現實發展賦能

在探討長江文化概念前,陳晉先談到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為何要重視傳承、弘揚和保護傳統文化?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他發現,我們對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敬畏,不僅關乎文化基因的傳承,更承載著對現實的期許,尤其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期許。所以,今天討論傳統文化,本質上是為當代中國發展賦能。他舉例說:凡是對現實和未來有強烈期許、對發展有迫切渴望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都會敬畏既有的文明。比如毛澤東同志,從1958年開始,他就在多個場合談到要全程游歷長江、黃河——不是簡單的游,而是計劃沿長江考察,并且只騎馬,不坐車,還要帶著一些地質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一同考察。因為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是中國文化版圖中非常顯著的重要地理標識,其背后的“兩河文明”,與他對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思考緊密相關。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長江文化?應將其置于何種文化版圖中考察?陳晉認為,在新時代,我國確立的5大主題文化公園——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長城、大運河兩大人工奇跡,再加上長征這一人類精神奇跡,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5大版圖標識。因此,長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沿江而形成的,同時也是橫向聯系的,是與整個中華民族各文化版圖交融而成。
他提煉出長江文化的“五大特征”,即上下求索、心憂天下、實事求是、經世濟民、敢為人先。若將黃河文化帶比作“文明積累的弓”,那么長江文化帶就是“文明積累且蓄勢待發的長箭”,其文化含量和能量非常大,其文化靈魂特別善于跨越時空,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人與宇宙、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未來等多方面的聯結與追問,進而接近民族文化的靈魂、接近哲學的本質、接近時代的核心。
聶震寧:運用多種形式讓長江文化“活”起來

聶震寧在發言中大力倡導“重讀好書,重讀經典”,闡述《論語》中孔子提倡重讀好書,朱熹主張的“讀書六法”中“熟讀精思”等思想,他指出,“重讀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時光沉淀與認知成長中,不斷挖掘文本深層價值的過程?!彼锰K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來說明重讀的獨特價值。
他認為長江文化是一部最厚重的“天然書單”,從三星堆到曾侯乙編鐘,從屈原到沈從文,長江流域蘊藏著數千年的文明密碼。要讓長江文化與全民閱讀特別是重讀經典更好地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他建議長江流域的圖書館、書店設立長江文化經典閱讀專區,打造長江文化主題的閱讀空間,運用數字化技術“讓古籍文獻、地方志、詩詞歌賦觸手可及”,并通過音頻、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讓長江文化‘活’起來”。
莫礪鋒:長江文化的詩性光輝

莫礪鋒以“長江文化的詩性光輝”為題,從古典詩詞的視角闡釋了長江如何孕育中國文學的輝煌。他從產生于武漢以及湖北的古典詩詞名篇引入,《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的崔顥《黃鶴樓》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是寫湖北省和武漢市的長江的”。他將長江比喻為“束在中國腰間的一根寶帶”,支流如絲絳,洞庭、鄱陽如明珠。他指出,李白、杜甫、蘇軾等大詩人都曾在長江邊抒發人生感慨,尤其是蘇軾在黃州五年,“既參透了長江,也參透了人生”,其《赤壁賦》中“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對長江最深刻的體認。他強調,“長江文化在本質上閃耀著詩性光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源泉。
劉玉堂:推動長江文化發展要“繼往開來、守正創新”

劉玉堂系統闡述了長江文化的內涵與創新發展路徑。他指出,長江文化是“以長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優勢為基礎的,具有認同性和歸趨性的文化體系”,有著創新、進取、開放的共同特質。他的發言中強調,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把握“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的原則,并提出四條具體路徑:一是深入研究長江文化的內涵與價值,二是加強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三是積極推進長江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四是努力建設長江文化傳播體系。
他在發言中特別提到湖北是長江文化研究的戰略要地,從張正明先生的《長江史話》到季羨林主編的《長江文化研究文庫》,再到如今校地共建長江文化研究院,湖北始終走在前列,引領長江文化研究的新探索,更將吸引更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長江文化研究,共同為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長江智慧。
深化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學習出版社執行董事、總經理(社長)馬國倉;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青;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章朝陽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宋志軍四位出版發行領域的領軍人物,結合各自單位實踐,分享了閱讀品牌打造、跨區域資源協同、傳統出版創新與閱讀服務下沉等方面的經驗與成果,充分展示出全民閱讀在各方努力下蓬勃生長、蔚然成風的生動圖景。
馬國倉:推動線上線下兩個閱讀市場從競爭走向競合

馬國倉在分享中表示,新時代推動全民閱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豐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全社會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提出的“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以及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指示精神,營造濃濃的閱讀氛圍。
聚焦于“加快融合,切實打通兩個市場”主題,他指出,雖然閱讀載體在變,但閱讀的本質、閱讀的意義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他表示,線上線下閱讀市場“功能各有優劣,手段各有長短,體驗各有千秋”,應推動二者從競爭走向競合,“形成統一有序的閱讀大市場”。他特別關注年輕讀者群體,呼吁“用創新產品引領青年讀者”,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藝術性、技術性地融入其中”,讓主流價值成為時代最強音。
周青:全民閱讀要“走進大眾、融入生活”

周青分享了四川新華在推動全民閱讀方面的“四維創新”實踐:一是出版共情共鳴的精品圖書,如《何以中華: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記憶》《我用一生愛中國》;二是打造可觸可感的閱讀場景,如熊貓書店、親子書店等“文化新地標”;三是構建全時全域的傳播渠道,通過“文軒在線”年服務用戶超5000萬;四是開展多元多態的文化活動,如“天府書展”連續6屆舉辦,累計服務讀者2.4億人次,成為全民閱讀的生動實踐。他表示,四川新華始終堅持“出好書”與“讀好書”的深度融合,一體貫通內容、場景、渠道、活動,全民閱讀要“走進大眾、融入生活”,才能構筑起人人參與的書香社會。
章朝陽:以“青少年閱讀工程”為重點構建全民閱讀生態體系

章朝陽在分享中表示,要為全民閱讀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推動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深度融合。他強調,深化全民閱讀既要全面覆蓋,也要突出重點,鳳凰集團正積極推進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打造集數字化閱讀教育、文化體驗、場景式學習于一體的新型文化空間,并通過機關書屋、職工書屋、數字農家書屋、“鳳凰書架”、“鳳凰梧桐聽書”等多元載體,構建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融入全域的閱讀服務生態。
他特別提到,青少年作為全民閱讀的重點群體,鳳凰集團從頂層設計入手,系統構建以“四大體系”為支撐的青少年閱讀工程:動態精選的閱讀產品體系、復合多元的校園書店體系、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體系以及專業引導的閱讀教師培訓體系。他表示,全民閱讀是靜水流深、潤物無聲的文化工程,出版人應持續深耕,以優質閱讀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宋志軍:出版者應發揮出版在傳播中的引領力

宋志軍提出,出版企業要在高質量服務閱讀中實現轉型成長,要做讀者的閱讀參謀,先解決好“讀什么”和“怎么讀”等基礎性問題,打通“最初一公里”;要不斷優化內容供給,并不斷豐富內容的載體、呈現形式和應用場景;要積極參與城市閱讀文化空間建設;要努力講好閱讀的故事、城市和鄉村發展的故事,發揮出版的傳播力、吸引力、引領力,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發揮獨特作用?!胺臻喿x實質上是跟各種傳播媒介爭奪時間和精力”,因此三聯推出“三聯領讀計劃”,邀請專家陪讀者一起讀書,“幫讀者跨越閱讀障礙”。
他還分享了三聯在實體空間建設方面的探索,如在全國打造“三聯之友文化空間”,并與湖北省新華書店密切磋商合作。他表示,出版者應從“紙質閱讀產品提供商向綜合文化服務商轉型”,積極參與城市閱讀文化空間建設,發揮出版在傳播中的引領力。
黃國斌:在書中閱見長江、在行中傳遞書香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國斌在總結發言中說道,本次活動為出版界、學術界、文化界搭建了寶貴的交流平臺,為推動長江文化傳播和深入開展全民閱讀發揮了積極作用。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長江文化的研究、闡釋與傳播,更好發揮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推出更多反映長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閱讀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出版與科技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出版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做優主業、做大產業、做強企業,為推進“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他表示,文化繁榮、國家強盛離不開閱讀帶來的文化積淀和精神力量,出版界要繼續攜手同行,在書中閱見長江、在行中傳遞書香,共同為深化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貢獻更大力量。
“一場文化對話讓我們觸摸歷史,一場行業交流將帶我們展望實踐?!钡谝粓錾除堊屌c會者感受到了長江文化如江水般綿長而深厚的生命力,第二場沙龍則轉向出版發行領域的實踐探索,共同探討書香社會建設的具體路徑。
本次“閱見長江·讀書沙龍”活動,既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碰撞與共識凝聚。它展現了出版界、文化界推動全民閱讀、傳承長江文化的堅定決心與創新實踐。既看見湖北深耕文化的“在地之力”,又把握全國閱讀發展的“宏觀之局”;觸摸長江文化的“歷史之深”,感知全民閱讀的“實踐之實”。未來,湖北將繼續以長江文化為紐帶,以閱讀為橋梁,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湖北智慧。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