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以擔當之我赴時代之約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8月19日舉行。全會審議并通過《中共武漢市委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奮勇爭先推動武漢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在支點建設攻堅突破、戰略機遇疊加放大的關鍵窗口期,全市干部唯有以更堅定的擔當意識、更過硬的能力本領、更昂揚的奮進姿態,方能在時代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鐫刻下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奮斗印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清醒方能政治堅定。增強干部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的本領,首要在于筑牢思想根基。一方面,要深化理論學習,構建多層次學習體系。將學習市委會議精神與黨的創新理論相結合,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和“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推動干部提升與武漢轉型發展匹配的能力。通過專題研討班、線上學習打卡、基層宣講等形式,引導干部原原本本學、系統深入學、聯系實際學,確保思想行動與市委高度一致,凝聚奮進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強黨性教育,用好本地紅色資源。依托辛亥革命遺址、中共早期革命活動遺址、重要會議遺址、抗戰遺址等,打造沉浸式黨性課堂。組織干部重走紅色路線、開展“紅色音樂黨課”等主題活動,讓干部在身臨其境中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與堅定信仰,汲取奮進力量,激發擔當責任感,自覺將個人價值融入全市發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積極投身到各項工作中去。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實踐是增長才干、錘煉本領的最好課堂,是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要落實“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機制,同步開展提能大講堂系列課程,一體推進黨員干部提筆能寫、開口會說、隨手會拍、俯身能干綜合素質提升。選派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在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人居環境改善中積累經驗;安排干部到項目建設前沿,在資源協調、難題破解、進度保障中錘煉本領;鼓勵干部到改革發展主戰場,在體制突破、創新探索、活力激發中開拓思維。通過持續深化“六個一線”的實踐鍛煉,讓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鐵肩膀”、練就“真功夫”。此外,還可以組織招商引資模擬談判、信訪矛盾化解實戰演練、鄉村振興規劃方案設計等崗位競賽,推動干部在比學趕超中精進業務;開展“業務標兵”“攻堅先鋒”評選,樹立實干導向,激勵干部爭當行業領域的“行家里手”,以過硬的本領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科學的激勵機制是調動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是激發干部奮勇爭先的“催化劑”。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樹立鮮明的實干導向,堅持憑實績論英雄,以發展看擔當。在考核內容上,要突出工作實績和群眾滿意度,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指標體系。既注重考核干部完成的工作任務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又關注干部在推動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貢獻;既看重干部個人的工作表現,又考量干部所在團隊的整體成效。通過全面、客觀、公正的考核,讓實干者得實惠、吃苦者不吃虧。對于那些擔當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要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優先考慮。同時,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讓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激發干部奮勇爭先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干部敢于擔當作為,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支點建設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份“必答題”。讓我們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實踐之力啃下“硬骨頭”,以激勵之效激活“一池春水”,以擔當之我赴時代之約,共同書寫屬于這座城市的精彩篇章。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