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民出版社重點圖書作者葉舒憲來漢開展專題講座
——從“論”和“語”看孔子的口傳文化
(通訊員 黃沙)2021年1月23日上午,湖北省圖書館舉辦了一期“長江講壇”,特邀湖北人民出版社重點圖書作者葉舒憲先生做了題為《從“論”和“語”看孔子的口傳文化》的專題講座。
葉舒憲是人民社榮獲長江出版傳媒2020年度十佳好書的《〈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的作者之一,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出版有《文學與人類學》《中國神話哲學》《詩經的文化闡釋》等專著50余部。該書另一作者蕭兵,出版有《楚辭研究》《中庸的文化省察》《神話學引論》等著作20余種。兩位作者都是文學人類學的領軍學者,他們倡導四重證據法,嘗試建構出以“文化大傳統”(Big Tradition)為新命題的中國文化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給國學傳播和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帶來新風氣。二人于20世紀90年代聯合在人民社出版了《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叢書,叢書的部分作品曾多次榮獲中國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及省部級獎項,在學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此次出版的新書《〈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從大傳統多維視角解讀“儒家第一經”《論語》,提出了許多解讀《論語》的新認識和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本次專題講座正是以《〈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的出版為契機,圍繞該書的核心內容,以“論”“語”“學”“習”“聖”等幾個繁體字概念的深入辨析為例,結合“曰、禮、樂、國、能(熊)”幾個漢字背后所蘊藏的大傳統口傳文化生成語境,從知識考古的意義上闡明口傳文化特色,重估被西學東漸以來的現代教育誤判為“散文”的《論語》之由來真相。葉先生在講座中提出,《論語》不是孔圣人筆錄的所謂“散文”,而是全面保留口傳文化即大傳統價值觀的話語標本。口傳文化的價值觀與書寫文化根本不同,不以白紙黑字為可信的觀念,只有以“子曰詩云”為標志的口語表達觀念,同時高度推崇禮儀與音樂這兩種傳播媒介的至關重要作用。整場講座的核心意在找回被書寫文字篩掉的歷史,為當下重啟傳統文化自覺提供大傳統和大歷史的理論視野,為重新體認本土文化真相帶來一種閱讀新風尚。
本次講座既是湖北人民出版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擴大精品圖書影響力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湖北人民出版社與湖北省圖書館開展業務交流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講座正式開始前,葉舒憲先生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姚梅向湖北省圖書館贈送了新書,劉偉成館長代表省圖接受了贈送。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