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特派記者王少勇講述極寒風雪下的堅守與拼搏
——《珠穆朗瑪日記》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通訊員 韓澍東)3月31日下午兩點,北京訂貨會上湖北展團活動區舉行王少勇《珠穆朗瑪日記》新書分享活動。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隨隊特派記者,王少勇在分享會上為現場讀者介紹了珠峰測量的艱苦環境、測繪隊員堅忍不拔的意志、測繪技術重大突破與創新,也分享了自己在隨隊81天當中的所思所想。
艱苦環境中鑄就勇士精神
在珠穆朗瑪峰上,王少勇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神奇景觀,也經受了極限考驗。和測繪隊員一同前往西絨交會點時,他在一處山溝里與死神擦肩而過。因為下午冰雪融化,山溝滿地的石頭,非常濕滑。王少勇每走幾步就會摔倒,通行速度十分緩慢和艱難。山溝兩側不斷有落石砸下來,事后再回想,他也深覺后怕。而這種隨時可能遭遇生命危險的攀爬,測繪隊員要反復經歷。除了珠峰峰頂的測量,還有六個交會點的三角交會測量。交會點生活條件比珠峰大本營更加艱苦,睡在滿是石頭、向下傾斜的地面,吃泡面和面包,沒有飲用水源只能拿雪來煮,半個多小時煮來的雪水只夠幾個人一人喝一口。即使這樣,測繪隊員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履行著他們的使命,用他們的忘我奉獻為珠峰測量的圓滿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類史上的珠峰測量新突破
分享會上王少勇介紹了此次珠峰測量的多個創新,國產儀器全面擔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揮重要作用,并且首次測量了珠峰峰頂的重力值,在提高珠峰高程精度,獲取準確、寶貴的科研數據方面有著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測量儀器都是隊員們背上去的。其中重力儀重達30斤,在7028米營地遭遇大風時,隊員將其抱在懷中,像對待一個新生嬰兒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呵護。“8848.86米”的背后蘊含了太多的艱辛和熱愛。
57篇日記凝結而成的珠峰精神
王少勇在《珠穆朗瑪日記》中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珠峰測繪隊員真實鮮活的面貌,還原了少為人知的測繪登山隊員工作與生活狀態,用詩意的筆調向讀者介紹了珠峰的危險、神秘與純潔,將七十多個日夜的苦與樂,艱難與收獲,前行與回首濃縮于這部《珠穆朗瑪日記》。
在分享會的最后,王少勇將自己豐沛、充滿現場感的文學創作過程作了詩意的總結:“與珠穆朗瑪相遇是我一生的幸運,她饋贈了我太多禮物,我會一直珍藏心中。我會記得珠穆朗瑪告訴我的,語言應當保持質樸和原初的狀態,像石頭、像山峰,我會用心傾聽大自然的話語,去翻譯月光,翻譯山和山的對話,翻譯風聲。我會向著珠穆朗瑪前行,我會與珠穆朗瑪同行,無需時時呼喚她的名字,但今后寫的一切,都來自我的珠穆朗瑪,也都獻給我的珠穆朗瑪。”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