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稐l例》與時俱進完善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規定,強化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責任落實,對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具有重要意義。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斷,勤儉節約作為核心價值理念貫穿始終。墨子主張 “節用”,老子提倡 “去甚、去奢、去泰”,諸葛亮誡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告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些思想精華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底色?;赝麣v史長河,夏桀商紂 “酒池肉林”,奢靡無度,最終身死國滅;漢文帝 “身衣弋綈,足履革舄”,厲行節儉,開創 “文景之治”;唐太宗 “去奢省費,輕徭薄賦”,奠定 “貞觀之治”。歷史以生動的案例告訴我們,什么時候勤儉節約蔚然成風,社會就充滿生機活力;什么時候奢靡浪費盛行,就會埋下衰敗的種子。這不僅是跨越千年的歷史規律,更是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精神密碼。
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井岡山時期的 “紅米飯、南瓜湯”,延安時期的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都是艱苦奮斗精神的生動寫照。中央八項規定將 “厲行勤儉節約” 制度化,正是對這一文化基因的自覺傳承和創新發展,讓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習近平總書記以身作則,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到河北調研時吃大盆菜,在四川蘆山地震災區住臨時板房,回梁家河和鄉親們一起吃蕎麥饸饹、油饃饃、麻湯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span>
“取之有制、用之有節則裕,取之無制、用之不節則乏?!?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勤儉節約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它不再是物資匱乏時期的被動選擇,而是資源集約利用的主動作為;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發展理念。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糧食安全問題、生態保護問題等日益凸顯,更應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精神,把有限資源用在刀刃上。如今,在政府機關,紙張雙面打印、人走燈滅成為常態;在學校,節約糧食、珍惜資源成為必修課;在企業,綠色辦公、節能降耗成為考核指標。只有全社會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碑斍埃地瀼刂醒氚隧椧幎ň駥W習教育深入推進期間,我們更要不斷增強勤儉節約的道德自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奎國秀(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區發改局)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