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厲行節儉方能細水長流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制度的剛性約束為作風建設注入新動能。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關鍵節點,這一修訂既是對鋪張浪費不正之風的靶向整治,更是對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的時代傳承,為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營造社會新風尚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鋪張浪費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象化體現。從豪華的會議排場到過度的公務接待,看似“風光”的背后,實則是權力運行的異化與扭曲。形式主義者熱衷于表面的“熱鬧”,用華麗的包裝掩蓋工作的空洞;官僚主義者沉溺于虛假的“政績”,以鋪張的方式彰顯所謂的“重視”。這些浪費行為不僅揮霍了公共資源,更損害了政府公信力,讓群眾對公職人員的作風產生質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就是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亮劍,是整頓作風、重塑形象的關鍵之舉。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對正確價值觀的弘揚和踐行。“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節儉不再是迫于生存壓力的無奈選擇,而是對勞動成果的尊重,對寶貴資源的珍惜,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這次《條例》修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與時俱進完善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規定,進一步強化了責任落實,傳遞出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彰顯了理性務實、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可以說,修訂后的《條例》加快推進了節約型機關建設,更是促進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社會氛圍營造。
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要將資源利用最大化。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黨政機關少花一分錢,民生事業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錢。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絕非簡單“省錢”,更在于破除行政內耗的“隱性成本”,通過壓縮支出倒逼機關提高運轉效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服務中。好鋼用在刀刃上,行政開支的“瘦身”直接對應民生保障的“強身”,通過加大對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群眾身邊小事的財政投入力度,推動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黨政機關作風建設的“試金石”,更是撬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杠桿”。我們要抓好制度落實、強化責任監督,努力讓制度約束轉化為每個公職人員的行動自覺,推動節儉之風吹遍社會每個角落。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黃威錚(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區委組織部)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