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品勝過千百部平庸之作——關于精品出版的幾點思考
■張廣昭
精品出版是一項系統工程,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標識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樹牢“精品意識”,精心選題策劃,深挖內容資源,加強調查研究,注重敘事表達,記錄一個國家和民族最耀眼的文化印記,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期待。
精心策劃選題,深挖內容資源。
好的選題,是精品出版的前提條件。選題策劃既要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部署中挖掘新穎選題、重點選題,又要堅守人民立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沉下身去、扎根人民,關注人民群眾所需所想所慮,確保選題策劃圍繞“國之大者”,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比如主題出版,一方面要注意將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與個體的微觀敘事相結合,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編寫方式相結合,打通策劃、編寫、出版、宣傳“上中下游”,通過編制重點選題規劃,組織權威專家學者編寫,精心打造高質量、原創性讀物。換言之,既要圍繞“國之大者”,又要立足小切口、新角度,注意從獨有的地域優勢資源入手,抓住地方特色,放大題材亮點,在選題角度、內容結構、價值內涵上下功夫,從人民群眾生動火熱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尋找靈感,出版共情力強、感染力強的主題出版物。另一方面,還應深入研究讀者對象的閱讀需求,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打破思維定勢和傳統套路,面向領導干部、工農群眾、大中小學生等不同群體,分眾化出版一批貼近讀者、感召力強的主題出版物。比如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匠心打造《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從東西部幫扶的視角,全方位全景式展現脫貧攻堅宏大敘事中的個體變化、群體變化。再比如,陜西人民出版社的《梁家河》就是延安書局結合地方資源優勢,通過到延安市、延川縣及文安驛鎮等各級檔案館、圖書館、村史館、知青館查找翔實資料,精心打造的精品之作,一經出版就引起社會特別是青年群體的熱烈反響,成為陜西人民出版社建社以來單冊圖書發行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雙效圖書。
好的內容,是精品出版的核心精髓。即使是在當前的數字出版、融合出版時代,優質的內容供給依然是第一位的。一部精品力作要經得起歷史檢驗,離不開內容的深度、溫度,離不開人民的視角和情懷。只有高品質的內容產品,才能吸引群眾,讓群眾記得住。在當前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背景下,出版單位(包括數字出版單位)應立足擴大優質內容供給,加快數字出版與各領域的跨界融合,形成一批可看、可聽、可體驗、可互動的優質產品服務。上海米哈游科技公司創作的《原神》網絡游戲,就是將“內容”置于核心地位,立足于滿足國內外受眾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豐富數字出版的呈現形式、表達手法和產品形態,特別是注意傳統文化融入互動游戲之中,促進了文化傳播和人文交流。
說理敘事結合,注重話語表達。
主題出版創作不應拘泥于傳統的宏大敘事和理論闡釋,而應以故事傳遞思想、以說理升華事實。也就是以新穎的素材、生動的故事、鮮活的話語為支撐,通過歷史細節的敘述,把道理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理”悟“道”,使主題創作融思想性、故事性、可讀性于一體,更好地滿足大眾閱讀需求。比如,河北人民出版社在編輯出版《習近平正定足跡》過程中,就注重采用以通俗化語言講故事的方式,對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的工作經歷娓娓道來,話語通俗平實、文風平易樸實,生動再現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求真務實、勇于擔當、艱苦奮斗的偉大形象。
數字出版亦是如此。當前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引發文化業態、傳播形態的深刻變化,受眾對出版內容及形態的需求呈現差異化、分眾化、群體化趨勢。對此,數字出版應走近讀者、熟悉受眾,特別是根據青年群體的對象化特點和需求,創新數字出版敘事模式和話語形態,精準匹配相應產品及服務。在信息爆炸時代,只有高品質、富有創意的內容產品,才能吸引年輕群體的眼球。《原神》就是通過構建符合年輕人群體審美的游戲角色、場景等,吸引諸多海內外年輕群體,促使傳統文化重回大眾視野、揚帆出海。
數智技術賦能,發力融合出版。
當前,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興起,融合出版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一是融合出版要融合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大數據分析等多項技術,整合文本、音視頻、動畫等資源,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實現技術與內容、產品的良好契合。比如,上海米哈游堅持“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推動卡通渲染、云游戲以及AIGC等技術進步,推出具備“互動性”“沉浸感”的網絡游戲,以游戲為載體創新傳統文化表達、傳播。二是融合出版要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對用戶的閱讀偏好和個性化需求等信息,進行有效采集、高效儲存、科學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打造數字化出版平臺和知識服務應用。比如,商務印書館《涵芬》APP就是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對辭書及其相關知識的一種新闡釋新表達,實現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與用戶的一次新互動。三是融合出版還要注重銜接創作出版與宣傳發行、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貫通國內傳播與國際傳播,重視形式創新和宣發創新,以全媒介質打造出版品牌,實現融合出版傳播鏈、價值鏈、產業鏈的充分延伸,推動出版物廣泛深入走進大眾、深入人心。比如,《梁家河》充分運用電子書、有聲書、視頻書、移動APP等線上形式,打造多樣化圖書閱讀場景,同時借助主題閱讀推廣、主題書單推介等形式,搭建圖書傳播及發行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立體化推廣,推動這一精品出版物真正為人們所關注、接受和認同。
(作者系全國宣傳干部學院教研部副主任、文學博士)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