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五五”,出版國家隊謀劃這些戰略重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是當前中國出版業的重要政治責任,也是中國出版集團履行出版“國家隊”使命擔當、部署謀劃“十五五”發展規劃的迫切任務。中國出版集團將秉持“中國出版,傳承文脈,引領閱讀,書寫未來”的宗旨,做強做優主責主業,布局新型生態,筑牢文化傳承創新根基。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茅院生
《出版人》:當下出版行業面對的核心挑戰有哪些?面對“十五五”,貴集團(公司)在未來改革發展中確定了怎樣的總體戰略方向?
茅院生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新一輪產業革命,對出版行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是人工智能技術深度介入內容生產,改變了產品形態和生產流程,傳統出版邊界不斷被打破;二是互聯網平臺重塑文化消費取向,傳播模式不斷重塑,結構性分化加?。蝗蔷W絡輿情不確定性增強,加大了內容把握和價值引領的難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傳統出版如何應對時代巨變、堅守內容價值、強化核心功能、重塑產業生態、在變局中開新局,是全國出版業界普遍思考和亟待破解的重大問題?!笆逦濉逼陂g,中國出版集團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樹立大文化觀、大出版觀、大融合觀,聚焦圖書出版、貿易和產業鏈、藝術品經營、科技與信息服務、文化創意、資產管理和資本運營六大業務板塊,實現內外一張網、上下一盤棋、運管一體化的高效管理格局,在建設世界一流出版企業進程中取得決定性進展。
《出版人》:貴集團(公司)如何看待未來五年出版業務的戰略地位?將采取何種措施提升自身出版業務的產品品質和影響力?
茅院生 :出版是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重要手段、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陣地,中國出版集團全面履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使命責任,始終將出版業務置于核心地位。未來五年,中國出版集團從服務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出發,堅持統籌推進重大出版工程,打造《復興文庫》深化發展傳播工程,確保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等重大項目按時保質出版;堅持做強做優做亮主題出版,緊密圍繞重大時點節點,精心策劃推出一批具有時代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溫度的精品力作;堅持推進新時代出版體系建設,持續打造代表自主知識體系的哲學社會科學重要出版物和一批大眾文藝作品,推動構建中華文明標志體系,加強區域國別研究,針對“一老一少”推出一批精品讀物;積極推進技術變革,強化技術賦能,拓展傳統出版邊界,讓技術為內容服務。
《出版人》:面對市場和渠道的變化,貴集團(公司)在市場營銷和渠道發行端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茅院生 :面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發行方式和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中國出版集團一方面秉持為人民出好書的理念,維護發揚好“人民牌”“中字頭”“老字號”“新華系”等優秀品牌,深化全民閱讀,持續開展“大學生閱讀分享”“天天有新書”等活動與平臺,提升“中國出版”品牌價值;另一方面主動擁抱變化、創新傳播方式,積極推動從“內容提供商”向“知識服務與文化傳播生態運營商”轉型躍遷,加強建設新華書店網上商城、央企“讀者之家”、集團新媒體矩陣,通過“內容+技術+渠道”的深度融合,讓優質內容借助各種載體,以多種形態全方位輸出,觸達更廣泛的受眾。
《出版人》:在出版之外的新業務布局上,貴集團(公司)有何規劃與舉措?
茅院生 :中國出版集團將在藝術品經營、科技與信息服務、文化創意、資產管理和資本運營等板塊發力。中國出版集團將依托榮寶齋,運營好“榮寶生活”“榮寶美育”“非遺中心”等項目,豐富品牌內涵與外延,再造榮寶齋國家級優秀文化品牌新輝煌。中國出版集團將用好集團16家新型科技公司的存量資源,研究制訂數字出版平臺經濟、IP立體開發、場景化知識服務、按需印刷與訂制出版、數智教育等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專項規劃,力爭在服務國家安全、應急管理領域方面有較大突破。中國出版集團將有效發揮中國國際出版交流中心的作用,致力于打造主題出版物發布平臺、出版融合發展平臺、出版精品展示平臺、國際版權貿易和人文交流平臺,著力建成中國出版文化地標集群。
《出版人》:在數字出版與知識服務方面,貴集團(公司)有哪些成功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未來將從哪些新領域嘗試突破?
茅院生 :中國出版集團堅持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發展思路,在融合出版方面,中華書局古聯公司建設整理本及相關學術、工具書資源40億字,版刻古籍文獻等62.5億字的數據庫集群;在內容知識和科技信息服務方面,商務萬川網、中華籍合網、百科三版網絡版、三聯中讀等知識服務平臺,以體系化、結構化的內容知識服務讀者;在新型文化展覽方面,中華古聯蘇東坡、花木蘭數字人,百科“穿越時空的大運河”等系列數字影像展,采用“文博+科技”,活化展覽展陳和宣傳方式,已經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采購產品。未來,中國出版集團將堅持圍繞優質內容,加強對圖書內容的信息萃取、知識標引建設,有效推進融合出版共享平臺建設和運營;推進出版+數字的技術融合、出版+產業鏈供應鏈的業務融合、出版+文旅教育會展等的業態融合、出版+工商金融企業等的跨界融合,構建“出版+”與“+出版”的新生態,推動傳統出版與新型業態協調發展。
《出版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今方興未艾,貴集團(公司)如何看待AI及相關應用對出版行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未來AI將如何運用新技術為各項業務賦能?
茅院生 :AI等新技術的出現對出版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出版集團積極擁抱AI及其相關技術,所屬公司開發“格物”大語言模型智能翻譯系統、“致知”“觀象”企業智能決策系統、“荀子”古籍大語言模型、“思瓜”AI平臺等,極大拓展了集團的產品形態。未來中國出版集團將持續加強集團內科技資源共享融通,推動新技術在集團內的共享應用推廣,大力推動新技術在選題策劃、編輯加工、智能審校、精準營銷、用戶服務等全流程的應用,推出集團“出版綜合信息系統”,提高出版效率和營銷效力。在應用新技術的同時,應堅持以內容為錨點的技術融合策略和市場導向的投資開發策略,警惕“技術空心”和“投資黑洞”兩大陷阱。
《出版人》:在國際化與出版“走出去”領域,貴集團(公司)有怎樣的實踐與思考?未來要如何實現更好地“走出去”?
茅院生 :近年來,中國出版集團年均輸出版權數量近1000種,持續領跑全國,涌現了一批“走出去”明星產品,如《習近平扶貧故事》版權輸出40多個語種。總的來說,“走出去”離不開國家項目、集團的支持和資助,高海外版稅收入的版權輸出項目還不多;翻譯的本土化做得不夠,走出去的效率效果不太理想。出版“走出去”是中國出版集團作為出版“國家隊”所承擔的文化使命,也是建設國際一流出版傳媒集團的內在要求。中國出版集團將調整工作思路,圍繞高質量“走出去”,推動內部資源共享,打通版權輸出渠道,探索升級國際出版合作模式,采用國際版權經紀人制度,與外方聯合設立中國主題國際編輯部,進一步建立海外出版機構,引領更多中國好書走向世界。
《出版人》:未來行業面對的重重挑戰,對人才會提出怎樣的要求?貴集團(公司)將如何推進管理與激勵機制改革,以打造適應未來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茅院生 :伴隨著經濟社會綜合環境的巨大變化,出版行業面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化智能化的巨大沖擊,直接影響人才隊伍的穩定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出版集團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才培養,持續打造優化“四力大講堂”,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新技術、營銷、融合出版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細化人才隊伍管理,抓好高層次出版人才、青年編輯、專業崗位人才三支隊伍的人才工作總體布局,對于從事古籍編輯的人才、從事重大出版工程的人才、復合型高端人才等進行分類管理,建立集團名編輯人才庫;健全人才約束激勵機制,創新干部選用機制和多樣化人才培養形式,推行“首席編輯制”“編輯導師制”“項目負責制”,推進編輯“雙通道”發展模式,常態化評選優秀編輯人才、營銷人才和崗位能手,對做出重大貢獻、取得突出成績的予以表彰和宣傳推介。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